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正文

不到5年80万辆,领克想要将我们领向哪里?

2022-11-23 17:33 来源:智联车网 编辑:秩名

11月19日,领克第80万辆整车在宁波梅山工厂正式下线。不到五年的时间,领克实现了从品牌初建到成为中国高端汽车品牌最快突破80万辆的完美跨越。回顾领克的五年历程,似乎每一款车型都踩准了时代的节点。从领克01的惊艳亮相,到此次下线的领克09,领克不断的打破着外界预期,挑战市场对于国产自主品牌的局限定义。而这种与市场需求同频,在新能源混战中不断杀出重围的大环境下,如果没有些硬实力,谈何容易?

厚积薄发,领克的突围之路

2016年,国内新能源汽车战役已经打响,不少新势力品牌迅速崛起并渴望占据更多市场,传统车企面临挑战,正急切寻找与之抗衡的突破点。于是吉利抓住时机,联手沃尔沃汽车,在德国柏林公布了新品牌“领克”。“领”寓意领先、引领;“克”寓意改变、突破。从诞生之初,领克就承载了中国传统汽车求变向上,率马以骥的使命。

品牌的诞生只是一个开始,为了能够在这场战役中脱颖而出,领克将火力重点放在了核心技术上。2017年,领克01问世就采用了由沃尔沃汽车主导,吉利汽车联合开发的CMA基础模块架构,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余名设计师为它量身打造了潮流外观。而独具特色的EYE-MAX三屏互动系统,让领克率先以智能化电动车的标签从传统节能减排技术中实现突围。

当然,聪明的品牌不会把所有的“鸡蛋”放在同一个篮子,技术实力需要好的产品来展现。从领克01到领克09,领克将“高颜值、高性能、高科技、高安全、高价值”的“五高”产品标准贯穿始终。即使在电混技术越发内卷的趋势下,领克的电混产品也能站稳脚跟。随着汽车运动为主打的领克03系列的上市,领克还悄然建立起了与其他品牌差异化的DNA,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矩阵。

领克09车内

除了产品力,让领克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的,还有以用户为中心的品牌力。领克以用户作为所有决策的先导,坚持以用户思维驱动技术、产品和品牌建设等领域全面发展。目前,领克已拥有220万领克App用户和近千万的社交阵地粉丝,为领克构建起了零时差、多层次、全维度的用户渠道。“个性、开放、互联”成为了领克的代名词,年轻、潮流、国际化的领克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忠实用户继续赋能品牌。

此外,全球化是当今每个汽车品牌都逃不开的话题,领克在这方面占据了先天优势。“生而全球,开放互联”,领克的全球基因搭配硬实力,逐步突破了传统国产汽车最难进入的欧洲市场,并朝着更远处迈步。目前,领克初步建立起了全球体系,在欧洲开设了9家体验店,开创了“订阅制”商业模式。首款出海车型领克01已出口至欧洲七国,并陆续进入科威特、以色列、沙特等亚太国家市场,两年累计出运量位列中国品牌25万元以上车型第一。

领克在技术、产品、品牌、全球化上的细致布局,成就了其独特的发展模式,让吉利在一众新势力品牌中异军突起。同时,领克也打破了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之间的界限,或许取长补短、融合发展才是未来汽车品牌的向上之道。

长虑后顾,新能源汽车的新未来

5年80万辆,是领克的新成就,也是领克的新起点。领克的新起点从哪里出发,去向哪里,从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中或许能略窥一二。

随着全球各大国家逐渐推进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,低碳环保成为各国汽车生产主流关键词,传统燃油车面临生存危机。在去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《“十四五”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》中提到,“到2025年,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2020年下降13.5%”,“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应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%左右”。

2022年9月,国际能源署也表示,“2030年,全球电动汽车的比例要提高到20%-25%,60%售出的新车要实现零排放”,并呼吁到2030年,“全球范围内禁止销售汽/柴油车型”。

在此背景下,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杰表示,从2023年起,领克将停止纯燃油车型的产品研发,全身心投入新能源产品的研发。今年6月,领克智能电混Lynk E-Motive技术发布。该技术源于雷神智能电混技术平台,结合了领克潮流出行的理念,为领克新能源用户专属打造。

今年下半年,搭载Lynk E-Motive技术的领克01 EM-F、领克01 EM-P、领克03 EM-F、领克09 EM-P远航版已先后上市。2022年6月6日,在领克春夏发布会上,吉利汽车集团官方表示,除了今年4款智能电动产品外,两年内还会再推3款。“到2025年,领克全系产品都将搭载领克智能电混技术,实现全系产品电气化”。

领克,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后起之秀,不但有着吉利与沃尔沃的坚实技术基础,还继承了吉利在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和共享化的优势。在已经形成独特的产品力和品牌力的基础上,领克站上80万新起点。未来,领克将继续与用户一起,探索“未来出行”的不同可能性,创造更多“不止于车”新故事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互联网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 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 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MORE>>
MORE>>
MORE>>
MORE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