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汽车用品 > 正文

详解车规芯片国产化替代之路三大挑战

2021-03-05 15:05 来源:网通社 编辑:秩名

汽车产业有多强大?

 

汽车制造涵盖所有人类已知工业种类,全产业链带动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,被称为“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”。

 

汽车产业有多脆弱?

 

一颗小小的芯片就能掐住汽车产业的脖子,让全球各大汽车厂商陷入停产。

 

去年的一场全球性的“芯荒”,不仅让大众认识到了芯片对于汽车制造的重要性,也让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倒吸了一口凉气。目前,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,约占全球汽车消费量的30%。然而,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的芯片进口率高达95%,在主控芯片、自动驾驶芯片、智能座舱芯片等关键领域均被国际芯片厂商所垄断。

 

在此背景之下,加速补齐汽车芯片自主供给体系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,并提出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%,而2020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为15.9%(数据来源IC Insight)。在即将召开的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,长安汽车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朱华荣也准备了《关于推动国产芯片产业化,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的建议》的提案,希望国家出台积极政策来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,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。

 

根据过往经验,某个行业短暂性的缺货或者发展受限的时候,往往会促使相关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,为某些此前不受重视的企业带来短暂的发展红利。但一旦危机过去,还是会回到之前的状态。但是,这一次的疫情叠加逆全球化,直接或间接引起的车规芯片缺货,将给这一产业链带来难以逆转的契机,也必然引起汽车行业具有洞察力的决策者未雨绸缪。

 

可以说,在国产化替代成为行业共识的情况下,国内的车规芯片厂商迎来了扩大市场份额的黄金发展期。但是机会从来都不会主动降临,虽然有诸多利好因素加持,但要从英飞凌、恩智浦、瑞萨、意法半导体以及德州仪器等国际汽车芯片巨头手里抢食,目前主要还面临三大挑战。

 

挑战一:如何突破高端化瓶颈?

车规芯片按照种类可分为三大类:主控芯片、自动驾驶芯片、模拟芯片。近年来,虽然国内芯片公司的数量快速增长,然而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、简单的外围芯片领域,高端芯片基本还是被国际大厂牢牢把控。如果不能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产业升级,那国内的芯片厂商就会陷入低端的恶性竞争,自主替代也就无从谈起。

 

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近期就提出了车规级芯片“两步走”建议,实现车规级芯片企业从外部到内部的动力转换:第一步由主机厂和系统供应商共同推动,扶持重点芯片企业,帮助芯片企业首先解决技术门槛较低的车规级芯片国产化问题,提升其车规级国产化体系能力;第二步主要由芯片供应商推动,形成芯片供应商内生动力机制,解决技术门槛高的车规级芯片国产化问题。

 

让人欣喜的是,目前国内已经有几家新创的芯片企业已经实现了向上突破。以头部之一的芯驰科技为例,其针对智能座舱、自动驾驶、中央网关发布的9系列高性能SoC,在技术规格和性能上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填补了中国在高端汽车核心芯片的空白,例如X9系列座舱处理器,采用硬件虚拟化技术,单芯片可以同时支持多达8个独立的高清显示屏,全面超过国际大厂现有的产品。

 

 

挑战二:如何打消客户顾虑?

车规级芯片对于工作环境有严苛的要求,验证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都很长,而且对长期供货也要求很高,因此一旦确认供应商就不会轻易调整供应商。此外,在整个汽车供应链体系中,大型Tier1掌握着很重的话语权,想要调整供应商体系也非常不容易。因为整个汽车供应链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,以车身控制EPS为例,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集成功能多,一旦芯片的预批量供应不上,就会直接影响到整车的生产。

 

目前,国产芯片基本已经实现了从“不可用”到“可用”的跨越,但是要从“可用”到“好用”还需要大量的测试和改进让车企和零部件企业敢用、愿意用。

 

不过,与国际大厂相比,国内自主芯片企业还是占据了“地利”优势。众所周知,中国是全球汽车智能化发展最领先的国家,而国产芯片对于中国用户的需求洞察更加精准,能够从用户角度输出更符合使用需求及习惯的产品。

 

而且与外资传统芯片巨头不同,国产芯片企业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芯片厂商,而是可以向产业综合价值链进行延伸,能够为客户提供集软件、硬件、算法等一站式的解决方案。除此之外,国产芯片厂商的快速响应能力也是外资芯片企业很难达到的。

 

据芯驰科技董事长张强透露,芯驰目前已有70+家生态合作伙伴,覆盖算法、操作系统、硬件方案、协议栈、安全、导航、虚拟化等领域。同时,芯驰的9系列已经签下了数个定点项目,将在2021年进入前装量产阶段,并预计能够帮助客户节省30%-40%的成本。

 

 

挑战三:如何解决人才缺位?

芯片产业作为国之重器,不仅是一个资金密集、技术密集的产业,更是一个需要聚集大量人才的产业。然而,目前我国芯片人才培养的数量和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缺口。

 

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《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-2020》指出,截至2019年底,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人员规模在51.19万人左右,2020年全行业人才需求约72万人。二者之间存在20万的人才缺口,但是要在短时间内补齐缺口绝非易事。根据上述报告指出,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相关毕业生规模在20万左右,但其中只有2.58万人,即12.92%的毕业生选择进入集成电路相关行业。

 

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,芯片领域的人才培养周期长,平均需要十年左右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。而车规芯片的技术门槛更高,在汽车智能化大潮之下,需要既懂芯片,又懂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,还要对快速迭代的消费电子芯片有深入洞察的复合型人才。可以说,目前人才缺位已经成为制约国产芯片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,这也需要依靠国家配套的扶持性政策以及企业提高待遇来逐步缓解。

 

而芯驰科技有相当一部分的核心成员来自于汽车行业本身,平均有12年以上的行业经验,熟悉整个整车厂和Tier1的痛点,知道怎么设计产品去贴近他们的需求,也更了解电子电气架构以及未来趋势。同时,芯驰科技还有着来自于消费电子和互联网行业的软件和系统团队,将快速迭代、在线升级等需求和芯片定义相融合,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跨界整建制团队。

 

结语:

芯片产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,国产化替代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。不过未来随着产品的加速迭代、技术逐渐成熟,未来国内车规芯片企业有望逐步扩大市场份额,期待国产汽车芯片崛起的那一天早点到来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互联网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 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 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MORE>>
MORE>>
MORE>>
MORE>>